如果有人問我,抗癌除了接受治療外,最重要的是什麼?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回答:「正面心態!」一個病患如果喪失了求生的意志,那麼不要說是醫師,就算是神仙都不可能救活他。
最近聽到一個朋友周圍的案例,朋友的友人Sandra(化名)是一名資深社工,日常的工作就是在輔導癌友,協助他們心理建設,鼓勵癌友勇敢抗癌;這份工作Sandra做了近30年,對於整套程序相當駕輕就熟,她也成為許多社工的老師。半年多前Sandra被診斷出罹癌後,全盤否定自己多年來奉為圭臬的理論,拒絕讓別人開導,到現在都還陷在悲憤的情緒中無法自拔,病情也隨之每況愈下。
在癌症面前,不要說是輔導癌友的志工,即便是治癌名醫,也和多數癌友一樣,會感到無助和徬徨。癌友通常會經歷幾個過程:從確診初期的「否認」,不願接受自己罹癌的事實;接著「憤怒」,埋怨上天的不公平,天底下的人那麼多,為什麼是自己罹癌;然後是「沮喪」,心情低落,否定自身的價值;度過前面幾個階段,開始學會接受、面對癌症,進而處理它。(但Cincia其實沒經歷這些過程,當時確診後病情惡化速度太快,當時一心只想活下去,沒精神氣力想太多XDDD)
1. 傾聽過來人經驗談
有句古諺語“預知前方事,需問過來人”,過來人的經驗交流往往可以幫助新手癌友適應得更好。
我剛確診住院檢查時,隔壁病床是位住院打化療的年輕女性,她輕鬆自在的模樣令我印象深刻,感覺好像來醫院渡假一般。等她和先生開開心心去美食街吃完東西回來,我找機會和她聊了一下,她也是肺腺癌四期的病患,已經化療近兩年了,除住院治療期間外,正常上班、和老公約會、參加朋友聚餐等,生活一切照舊。
她的分享著實激勵了我,原以為自己的人生從此由彩色變黑白,沒想到癌友還可以這樣過有品質的生活。
參加病友團體是另一種很好的方式,有些話不一定想跟家人朋友說,但在病友團體中,因為彼此間有著相同或類似的經驗,往往可以暢所欲言。病友團體不僅可以相互鼓勵、分享資訊,更是集體治療的一種;許多癌症相關的公益團體都會定期舉辦癌友會,臉書上也有不少癌友社團ex.抗癌戰友會,大家可以視個人需求,加入合適的團體。
2.尋求專業協助
儘管有許多癌友面臨精神方面的困擾,但因為擔心被貼上精神有問題的標籤,或是認為解決身體的問題比心理治療更重要,因而真正求助於精神科的人並不多。
曾經有位抗癌戰友會的戰友傳訊問我:「XXX嚷嚷著要輕生,問我是否能幫助他?」她所指的該名癌友經常在社團發文,可以明顯感覺出他情緒相當負面,多名戰友包含我在內,都一直留言鼓勵他。我當下的第一個反應:「請他去看精神科醫師比較實際。」沒想到這樣的回覆卻讓詢問的戰友覺得我過於冷血,實在是無妄之災。
國人對於精神科治療的態度不若國外開放,因此最後到精神科手上的病患,往往狀況已經十分嚴重。癌症治療不只要消滅腫瘤,還得兼顧精神狀況,必要時求助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,更有助於病情的控制並提高生活品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