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友除了面對辛苦的治療過程,有時親友們的過度關心更會讓人吃不消。現在免疫療法好像很厲害,你怎麼不試試看?要不要用中醫治療?要不要改吃素?要不要試試草藥?親友七嘴八舌出主意,對患者來說恐怕是另一種壓力。
有癌友原本已經決定接受正規療法,但親友提出不同意見,反而讓病患拿不定主意。我的建議作法是讓病患、家人和主治醫師一起溝通討論,但最終還是要尊重病患的選擇,畢竟身體是病患自己的,而病患也該為自己的決定負責。
對待罹癌親友,我以癌友的觀點分享幾個原則:
1. 用心傾聽
有癌友告訴我,很討厭聽到有人安慰他:「我完全可以懂你的心情和感受」,尤其當對方身強體壯的時候,聽起來格外刺耳。
面對病痛,癌友們儘管坦然接受、積極治療,難免有時會感到害怕及恐懼,年輕的癌友可能情緒上更加激動,因為覺得自己年紀輕輕罹癌,埋怨上天不公平的安排。此時在旁邊的親友,就是讓他把情緒發洩出來,生氣、難過、沮喪都可以,就是不要悶在心裡。而陪伴者就是在一旁用心傾聽,不要打斷他,也別急著安慰他、更不要去否定他的感受或表達太多自己的心情,只須當癌友情緒的出口。
一名好的聆聽者,要能夠用心傾聽對方說話,明白他的需要,再適時地回應他、引導他。使用開放式的問句取代是非題,讓對方有機會表達他自己的想法。幾例來說,詢問對方「你今天好嗎?」這樣的問句通常只會得到非常簡短的回答,如:「好」或「不好」。如果改問「你今天感覺如何?」這樣對方就有可能多分享一點他的感受。
2.溫柔陪伴
溫柔的陪伴就是最好的關心。不需要表現的比從前多,也千萬不要表示同情,更不要因為不知道如何面對,而離得很遠,這會讓癌友覺得落寞。陪伴時,話不需要多說,只要讓病人清楚感受到抗癌之路並不寂寞,這樣就足夠了。
如果你真的想為他做些什麼,請花時間去了解,對方要的是什麼,而不是把你認為對他有幫助的強塞給他。可以試著探詢:有沒有想去哪裡走走,讓我陪你一起去?有沒有什麼事情我可以為你做的?陪伴就診、幫忙收集抗癌資訊,甚至跟著他一起閱讀抗癌書籍,討論接下來的抗癌行動計畫,這些都是比較積極性的作法。
我很幸運,確診初期兩位高中死黨幫我整理了「抗癌資料夾」,裡面包含了化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、如何緩解,各類營養補充品資訊、化療注意事項、化療飲食問題和對策、健康食譜(這應該是幫我媽咪準備的XDDD)等;最後還附有記錄表,用來記錄所做的各項檢查和治療,以及每天身體的變化,包含體重、體溫及副作用等,方便回診和醫師討論。這本抗癌資料夾在抗癌初期真的發揮了很大的功效。
當家屬看到病患因化療嘔吐、痛到全身抽蓄、或晚上睡不著覺,卻使不上力幫忙時,往往會感到沮喪,建議家屬可向醫護人員學習簡易的照護技巧,一旦派上用場時,也會覺得自己對病人是有所貢獻的。
3.以「平常心」對待
從癌友的角度來看,最不希望自己成為家人負擔。所以家屬在病患身體狀況許可下,應該盡量讓他自己吃飯、下床活動、甚至適度做點運動,不需要過度保護、一直把他當病人看待。
當我病情穩定後,姊姊們對待我的態度立馬恢復往常,常常交辦我做事,家族旅遊也由我一手包辦,還提醒我休想用生病當理由,推託旅行社兼導遊的責任!漸漸地,周遭所有的人,把我得癌症末期當成得慢性病一樣,只要按時服藥就可以控制住,讓我有時想拿出「癌症病患」的頭銜使喚別人都不行。
我認識不少癌友罹癌後都選擇只讓家人知道病況,朋友、同事完全不知情,因為他們不希望被貼上「癌症病患」的標籤,不想要別人對待他們的方式有所不同。
親友們戒慎恐懼、自我犧牲的態度,不但不會讓人感到安慰,反而會令癌友覺得受傷。因此與癌友相處,就是抱持「平常心」就好。